新闻中心

company news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动态 > 新闻详情

从跨境电商看中国制造的未来

日期:2020.09.08

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,西方进入一种新模式的创新经济阶段,产生了大规模的生产外包需求。外包承接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:弹性和效率。中国通过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满足了效率,这些中小企业彼此之间互为配套关系,配套关系还会不断动态重组,由此形成的庞大供应链网络带来了弹性,从而顺利承接了西方的制造业转移。

而衡量一个供应链网络的核心变量就是它的规模,规模越大,效率和弹性同时满足的能力就越强,一旦规模超过某个临界点,则生产中的成本控制逻辑就变了。要素价格在综合成本中占比大幅下降,供应链运转效率(广义交易成本)占比大幅上升。

中国的大规模供应链网络的出现,进一步深刻改变了工厂的组织形态。过去,生产一件复杂产品需要多道工序,它们可能是分布在同一个工厂内部的不同车间;今天,这些车间多半都成为供应链网络当中独立的工厂。完成终端产品生产的工厂,它只是完成最后的组装工序而已,需要和生产中间品的大量其他工厂相配合,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网络中才能运转。从而,在贸易战冲击下,工厂迁移的逻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,过去,有可能是包含着各道工序的工厂的整体性迁移,今天,有可能仅仅是完成终端工序的工厂的迁移,因为只有它才面临着最直接的关税压力。只不过,消费者平时接触不到中间品,只能接触到终端产品,于是完成终端工序的工厂的迁移特别引人注目,但它仍然与上游其他工序的工厂有着密切的关系,而后者并未迁移。

今天,商人主导的经济空间与国家主导的政治空间已经高度不一致了。过去我们也许更多地是在信息经济中感受到这一点,今天即便是制造业经济也已经是这样了。

中国制造业目前具有的这种优势地位,并不是无条件的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,中国跟西方国家需要有足够好的互信关系。但最近这大半年的时间,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互信关系正在遭到破坏,这与疫情有着很大的关系。西方国家有可能不惜代价重建与安全相关的产业。这些产业的规模相对于整体制造业来说,不会太大,所以西方国家也还付得起这些代价。中国与西方国家有可能会在这些产业上形成两套平行生产体系,进而形成两套平行技术路线。

安全相关产业往往是引领技术前沿路线的产业,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、阿波罗计划等,形成的技术在转化为民用之后,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。西方国家在“从0到1”的科技创新方面,效率高,所以有可能在十几年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相关方面形成技术代差。到那个时候,中国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即便仍旧保有数量优势,但这种优势的意义就会打上很大的折扣。但是,在非安全相关的产业上,各国之间仍然会是深度相互依赖的。这也保证了即便各国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关系在不断遭遇侵蚀,但在中短期来看,经济层面上仍然有着密切的关系;只要这种密切关系仍然在,政治上的实质对抗就仍是有底线的。

< 返回上级
  • 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顾戴路2337号维璟中心A座505室
  • 电话:0086-21-51762924 51762925 51762926
  • 传真:0086-21-51762927